□ 本报记者 孟 妮
截至6月30日,海南各口岸出入境人员共124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8%,其中,入境59.9万人次,同比增长18.9%,出境64.1万人次,同比增长22.7%。上半年,海南入出境外国人共66.3万人次,同比增长48%。
日前“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的这一组数据,正是1-5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强劲增长的生动写照。
在商务部日前发布的1-5月服务贸易数据中,旅行服务继续快速增长。1-5月,中国进出口达9200.5亿元,增长12.2%,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。其中,出口增长74.2%,为增长最快领域。
对此,商务部研究院数据中心副研究员宋思源表示,旅行服务贸易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相关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。对多国实施单方面免签、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、购物离境退税“即买即退”等便利化举措的实施,使国内免税店、历史及文化特色景点吸引更多国际游客,促进了旅行服务进口回暖与消费升级。同时,旅行服务出口增长也拉动了跨境支付、境外接待、旅游平台等配套服务的快速增长,旅行服务贸易的市场“容量”不断扩大,带动服务贸易增长的效应更加显著。
对服务贸易增长形成强支撑的,还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。
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,1-5月,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492.7亿元,增长5.0%。其中,其他商业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较大,金额分别为5384.1亿元、4400.6亿元,增速分别为3.2%、10.7%。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196.5亿元,增长6.6%;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5296.2亿元,增长2.9%;顺差1900.3亿元,比上年同期扩大293亿元。
“从1-5月的数据看,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稳步增长,占服务贸易总额的近四成,逐步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‘核心增长极’。其中,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‘领头羊’,保持两位数增速,发展势头较为强劲。而涵盖研发设计、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在内的其他商业服务也保持稳步上升,体现了我国在专业服务领域的国际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。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扩大,则反映我国高端技术服务输出能力的增强。”宋思源分析道。
在知识密集型服务和旅行服务的强力拉动下,中国服务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。数据显示,1-5月,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2543.6亿元,同比增长7.7%,其中,出口14033.7亿元,增长15.1%;进口18509.9亿元,增长2.7%。服务贸易逆差4476.2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1352.2亿元。
宋思源认为,1-5月中国服务贸易在量稳质升中展现发展韧性。未来,随着多元市场建设、技术创新、产业融合的持续推进,中国服务贸易有望在全球价值链占据更加重要位置,为贸易高质量增长注入持久动力。
谈及下一阶段,如何通过拓展多元化市场,让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继续保持上扬态势,宋思源表示,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,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市场已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新增长极。下一步,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、以投资协同为纽带,依托国际项目合作,进一步挖掘“一带一路”服务贸易市场潜力,为我国外贸稳增长注入持续动能。
具体而言,一是多角度拓展服务出口规模。立足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市场需求,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、海南自由贸易港、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开放平台,构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体系。聚焦知识产权服务、环境服务等新兴领域,培育新兴服务出口增长极。例如,面向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,助力其实现碳中和目标。加强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服务的应用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精准化、智能化解决方案,增强“中国服务”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市场的竞争力。
二是以投资带动服务贸易增长。构建“投资引领、服务跟进”的协同发展模式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投资项目规划阶段,将服务纳入整体布局,在大型基建项目中嵌入服务贸易条款,以投资项目带动服务出口。同时,在境外打造产业服务综合体,集成法律咨询、检测认证、市场推广等服务,促进集群式服务出口。
三是打造服务贸易“小而美”项目。聚焦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民生需求和特色产业,打造精细化服务贸易项目,构建“小而美”项目孵化机制,提供本地化合规、市场推广支持。依托地方政府、行业协会等组织,收集相关国家服务需求信息,并为国内企业提供项目创意孵化、市场调研、合作伙伴对接等服务。此外,还可及时总结“小而美”项目成功经验,编制案例进行推广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吸引更多企业参与,形成“多点开花”的服务贸易增长格局。